江南少雪,幼时背“忽如一夜春风来、千树万树梨花开”,脑海中总会出现一幅山花烂漫的春光图。至于“北风卷地白草折、胡天八月即飞雪”的苍凉边塞,那是天外的世界,我不知道。
偶尔下雪的冬天,倚窗看纷纷扬扬的雪花,也是“一片一片又一片、飞入地心寻不见”。雪到哪里去了呢?外婆说雪很怕羞,白天见了人就化了。果真的,夜里下的雪便不再融化,变成了广袤无边的被子,覆盖住了地上的一切。第二天,当太阳升起,无数道绚丽的霞光射向白茫茫的大地,雪渐渐隐去,远处的田野上升起似有似无的淡淡雾气,那景致非常的独特。屋顶上的积雪融化后,从屋檐往下滴水,滴成一道道水晶冰帘,小孩子们就在这帘内玩耍。
一直记得雪是怕羞的,见不得人。到了北方,才明白那是温度的关系。天上搓绵址絮般地飘雪,白天也能积起厚厚一尺。不怕冷的男女老幼在雪地里拍照、追逐、堆雪人、打雪仗。这是北方的风景。屋外冰天雪地,屋内温暖而舒适。宋代有位常爱赤脚走雪中的铁脚道人,兴发则朗诵《南华·秋水篇》,嚼梅花满口,和雪咽之。曰:吾欲寒香沁入肺腑。不知他是身在南方还是北方?竟有这样的好兴致。
饥寒之人必定不喜欢下雪,也没有闲情逸致去欣赏银装素裹的美景。每日上班途中于过街桥上所见的摆摊人,在寒冷中守着一堆卖不出去的袜子瑟瑟发抖,他(她)们恐怕会要诅咒大雪之后的天气了。工薪族在假日看到飘飞的雪花固然会欣喜若狂,于如春的屋内和家人吃火锅、享天伦,却会在掌灯时分担心:明天怎么去上班呢?典故上说的晋人谢安在下雪天率小儿女吟诗作答,《红楼梦》里写的贾宝玉和众女儿在大观园赏雪联句,那都是旧时富贵有闲人家的生活,离今天相去甚远,可望不可及。身处快节奏的今天,即使是风雅之士,也不会在下雪天教小孩念“未若柳絮因风起”。如今的学童要忙于考试、升学,课外还要弹琴、习画、学舞蹈、练体操,哪里还有别的心思,空辜负了雪的一番好意。
其实呢,雪的好恶都是人类强加于它的,跟雪本身没有关系。雪不过是雪,下雪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。春花秋月风霜雨雪皆被人赋予了某种或悲伤、或喜悦的情感,这是人类的多情之处。
广被大地、覆盖一切的雪,既装点了美好的事物,也遮掩了一切的芜秽。这算作是雪的本质之一吧。